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新疆师范大学成功举办2025新丝路博士后创新论坛

日期:2025-05-08阅读次数:

2025年5月7日,由新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主办的“2025新丝路博士后创新论坛”在新疆师范大学昆仑校区国际教育大厦报告厅隆重召开。论坛以“博士后科研创新与学术协同发展”为主题,聚焦化学、化工、材料等学科的前沿研究及产学研融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延安大学、南京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新疆大学以及中泰化学有限公司等单位科研人员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新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海军致欢迎辞。他表示,本次论坛是深化落实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战略的重要实践,旨在为西部青年学者搭建开放共享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博士后科研创新与新疆资源开发、产业转型需求深度衔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李祥伟在致辞中强调,论坛将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优化区域人才政策与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延安大学党委书记、新疆师范大学天池特聘教授代表高子伟指出,论坛的举办标志着西部博士后培养体系迈入协同创新新阶段,期待第一届新丝路博士后创新论坛作为一个品牌建设成为西部人才交流的重要活动。开幕式最后,新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海军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李祥伟共同为新疆师范大学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揭牌。开幕式由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刘和文主持。

新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海军在大会开幕式致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李祥伟在大会开幕式致辞

延安大学党委书记、新疆师范大学天池特聘教授代表高子伟在大会开幕式致辞

新疆师范大学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揭牌

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刘和文主持开幕式

会议现场

开幕式后的学术交流环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闫立峰教授以《近红外二区成像引导的精准纳米诊疗》为题作首场学术报告,系统阐述了纳米材料在精准医学中的前沿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细胜教授以《基于氟效应的还原偶联氟烷基化反应》为题作学术报告,介绍了有机化合物氟化、三氟甲基化的前沿工作。大连理工大学陈霄教授围绕《煤基聚酯单体合成中催化剂开发及催化作用基础》,分享了研究团队在BDO等石化产品的最新研究成果。南京工程学院俞亚东教授聚焦《基于光/电催化的绿色能源合成研究》,延安大学甄延忠教授以《延安大学化学学科发展汇报》为题作学术报告,介绍了延安大学化学学科的特色研究方向与区域合作成果,突出服务地方经济的定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闫立峰教授作学术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细胜教授作学术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陈霄教授作学术报告

南京工程学院俞亚东教授作学术报告

延安大学甄延忠教授作学科建设报告

下午,延安大学王振华副教授以《钛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为题作学术报告,展示了钛配合物在环氧开环还原加氢等还原体系的尝试。新疆大学邓伟林以《光伏玻璃用自清洁涂层的长效机制及应用研究》为题作学术报告,聚焦光伏玻璃涂层的耐久性与自清洁功能,提升光伏设备的环境适应性和产电效率。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刘亚丽以《荧光MOFs生长动力学调控及神经毒剂传感性能研究》为题作学术报告,通过调控金属有机框架(MOFs)生长动力学,开发高灵敏度神经毒剂检测技术。新疆师范大学胡帅帅以《UIO结构中金属催化位点的构筑及其微环境的精准调控与催化性能研究》为题作学术报告,探索金属有机框架中催化位点的精准设计,优化催化反应的效率与选择性。新疆师范大学王冉以《黑磷基复合材料构建多功能柔性传感器及其性能研究》为题作学术报告,利用黑磷复合材料开发柔性传感器,拓展其在保密通信与防伪的应用潜力。

延安大学王振华副教授作学术报告

新疆大学邓伟林作学术报告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刘亚丽作学术报告

新疆师范大学胡帅帅作学术报告

新疆师范大学王冉作学术报告

闭幕式上,新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刘和文总结指出,本次论坛共举办10场专题报告及多轮研讨,首次揭牌“化学博士后流动站”,为西部高层次人才储备奠定基础。为博士后科研能力提升与新疆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博士后群体的创新活力,更深化了跨学科、跨地域的科研协作,为新丝路沿线学术交流与产学研融合树立了标杆,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版权所有 本站由新疆师范大学信息管理中心建设 邮编:830054 咨询热线:0991-4333279 0991-4332091 Copyright ©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新ICP备0500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