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经验分享,朋辈互鉴共进
发布时间: 2024-12-10

——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经验分享沙龙活动如期举行

为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创新与交流,自治区“天山英才”名师工作室、仪器分析智慧课程新形态教研西行项目组于2024125日晚线上举办了“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经验分享沙龙活动”。伊犁师范大学、喀什大学、新疆工程学院、昌吉学院、新疆第二医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分析化学教学团队、名师工作室成员及化学化工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等20余名教师参加会议并展开交流。会议由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教研西行项目负责人,新疆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关明教授主持。

本次沙龙活动特别邀请了马玉花、白希和米芳三位青年博士分享自己在教学比赛中的经验与心得,并鼓励与会的每一位教师都参与讨论、畅所欲言,互相交流教学中的经验与挑战,旨在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成长发展提供展示风采、分享经验、朋辈互鉴、共同进步的开放、互动的教研交流平台。

1 经验分享会海报

马玉花博士在分享中强调分析化学教学团队一直秉持着“传帮带”的模式,共同参赛,互相支持,成果不断涌现。她指出教学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而是团队合作的结果,教学比赛的核心是教学创新。她分享了自己在教学创新方面的思考,提到创新不再仅限于知识图谱、AI、智慧教学等技术手段,而是应关注如何通过内容创新来赋能教学。她特别提到,教学创新的根本在于能否解决教学痛点,并且认为教学的创新设计可以源自科研项目、资源整合和实践教学三方面。她引用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文林教授的案例,通过科研项目创新实践,提出了以学生动手解决问题为导向的5I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实现了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打造了一个创新的实验教学平台。资源整合方面,引用了西安欧亚学院卢卓元教授的案例,通过课程内容改革和丰富的活动设计,成功将文化浸润与学科教学结合,打造了具有特色的写作课程。最后,马玉花教授谈到自己在教学中逐渐意识到,创新不一定需要庞大的平台或高端技术,有时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反思总结,也是实现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

马玉花博士分享展示

白希博士在发言中分享了自己首次参与教学创新比赛的心得体会。首先,他强调了教学创新成果报告的重要性,认为这是进入比赛的“通关密语”,并且是展示授课内容和形式创新的关键。他提到,教学创新成果报告需要精准地指出教学痛点,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且报告中应包含实际的创新活动素材,如照片等,以便更好地留痕。他还指出,借鉴他人的经验非常重要,提到了从网络平台如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获取教学策略和比赛复盘的资源,并建议将这些策略应用到日常教学中。白希博士特别强调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精确的时间规划和每个环节的明确安排能够帮助授课者更加自信地应对比赛,避免出现不自然的教态或小动作等。

3 白希博士分享展示

米芳博士重点围绕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两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参赛体会。她提到在没有学生参与互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加入视频素材和更详细的案例说明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她还强调教学内容的创新,尤其是跨学科融合的应用,如化学与生物学的结合,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米芳博士表示,通过教学反思和评委反馈,她将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力求在未来的教学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4 米芳博士分享展示

互动交流环节,新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交流,纷纷提出疑问和困惑。昌吉学院胡存明老师讨教如何合理安排PPT内容与时间等,马玉花博士给予解答,她指出青教赛注重知识点设计与互动,PPT控制在15-20张,创新赛则更强调内容完整性和创新,且需形成完整的教学闭环。针对教学创新比赛中因教学经验不足,难以凝练创新点的问题,马玉花博士建议先积累经验后参赛,强调可从小而精的创新入手,或通过团队合作发挥前辈经验,增强实践成果的支撑力。新疆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王莹博士提出如何创新地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马玉花博士建议通过案例、问题引入和科研文献结合等方式提升课堂互动和深度。新疆第二医学院的包颖老师请教了关于比赛准备、教学设计及内容选择的经验,尤其关注如何选取教学重点,马玉花博士总结概括了化学学科比赛赛道的特点和建议——基础赛道要求创新,注重深层次理念,但竞争激烈,适合有沉淀的团队;新工科赛道重视应用,适合解决实际问题,竞争依然激烈;课程思政赛道名额有限,强调将思政融入课程设计。关于新疆工程学院王晓梅老师提出的如何在20分钟内体现过程性考核的创新性,马玉花博士建议可以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明确的理念(如OBEPBE等),并在课堂各环节中体现这些理念,创新性可通过对现有理念的扩展和融合来实现。同时,关明教授表示产教融合应通过将企业实践与课堂教学结合,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设计实践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产业需求,从学生成果中评估产教融合的效果,确保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并强调成果报告要力求图文并茂、逻辑清晰、教学效果凸显,同时视频质量和报告内容都非常重要,开头的几分钟尤其关键。

会议最后,关明教授进行总结发言。他谈了三点感受——三个“感”:首先是被感动,临时动意的教研活动对三位青年教师来说是有挑战的,甚至是打乱了本就非常忙碌的他们的既定计划,短短几天,三位不仅精心准备了PPT,而且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其次是受感染,作为教龄27年有余的“资深”教师,拥有“名师”光环的所谓自治区教育领军人才,更多担任评委角色的“老教师”,离开教学大赛的舞台已经10余年了,但是听了三位青年博士的分享,燃起了“斗志”,在团队的支持下,必将全力以赴备赛;再次是要感谢,这是个数智赋能的新时代,我们有了更多展示教育教学技能的机遇,也有了互鉴共进的团队伙伴,更有了以生为本锤炼教学能力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感谢好的时代给予我们迎接挑战的机会,感谢好的队友让我们“众人拾柴火焰高”,朝着目标,向阳而行!同时,关明教授给青年教师提了三点建议——几个“要”:一是从新手到熟手再到能手,要耐得住寂寞,要坐的住冷板凳,要受的了反复受挫并能越挫越勇,一蹴而就不现实,踏踏实实积累最重要;二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要敢于尝试,要有青春的那股劲,要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树立自信心,不建议过度借鉴效仿网络资源、示范案例,要有自己“异想天开”“天马行空”的想法,也许那就是你的创新;三是实践出真知,要反复锤炼教学技能,要沉下心来设计教学环节,要勇于接受听课评课,追着前辈、专家给你具体意见,多讨教,多反思,多复盘,要能带着“相机”进教室。

沙龙活动持续了130分钟,取得了预期效果。

5 部分与会老师合影留念